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5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大师:以戒为师、砥砺僧格的典范

    故佛经云:真空(非偏空,偏空不真)、妙有(非实有,实有不妙)——常人以为空有相反,今乃相合。真空者:即有之空。虽不妨假说有人,但不执著其。妙有者:即空之有。虽不执著其,亦不妨假说有人。” ⑧ ...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?须广修一切善行。”所以他认为发菩提心的人,应发如下三种心:一大智心,不著;二大愿心,广修善行;三大悲心,救众生苦。13  弘一法师不仅以大菩提心摄受佛教的戒律,而且将其付诸于...

    刘泽亮 贾应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867989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。换言之,即是以无漏慧在观苦谛时,与此慧相应的所有心所,跟著同一所缘地生起现观慧。或有言缘迷境,迷于苦谛有“执”生,若于现观中缘此“执”,悟达“”的不可得,就可对治实有的“执”了。此名为“...之一乃是二派之性格有很大的不同。说一切有部系对一切法的自、共相等,不厌其详的分别抉择。但是大众部系则重于贯通与圆融,故彼此所呈现对法的判说,就有若干之距离了。后来的论典,如《俱舍论》、《顺正理论》、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,是赖耶所生的果性,一切杂染法的现行,皆以此识为根本依。(三)爱执藏:阿赖耶识绵绵密密,恒时相续没有间断,第七末那不识不知,以见分执著赖耶为自类,常起慢,与贪爱无明相亲相爱形影不离,这是...菩萨,您要大慈大悲啊。(三)断法执:能够闻思大乘教法,却又生起能闻思,所听闻等的执著,起增上慢,生不起真现观。以为凡所修皆是殊胜,他人所行尽皆低劣,这厉害的法执,是证实的障碍,因此菩萨应断除它。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推动创造美国佛教文化(上)

    、“可以身相见如来不”、“在家人如何修学佛法”、“从因果的观点来研究忍辱”、“苦空无我的三个修行阶段”、“金刚经的研究”、“修福”、“缘”、“了凡四训中的佛法”、“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”、“再谈...有点令人难以理解。” 笔者认为佛教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帮助人“出世”,而在于帮助世俗社会变得更干净、更美好。笔者找出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的两段话供朋友参考。   爱因斯坦的第一段话是:“当还是一个相当早熟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2168336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,依于本识。诸相空故,心所亦不有。是故于转依后,更说心所,及种种分别者,皆不了唯识义也。  “有覆无记性”者,覆谓覆盖,即染污义也。自有,隐蔽自心,障碍正道,故谓有覆。以自性本无我,以相生而...如来而敬世尊,妄生颠倒,未免遗笑识者。  释论云:“法非有,空识非无,离有离无,故契中道”。法非有,即无相也。空识非无,即有也。正示有无二边之,而曰离有离无,故契中道,奇极怪极!  佛说离有离无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2)

    却能随顺一切平等的正法,庄严佛土,成熟众生;所修的一切善根,都顺着真如平等的。  “无著无缚解脱回向”是于所修习的善根,不分为人为;便是同体大悲,修普广贤善的行为,由此饶益一切众生。  “法界无量...一切法中不得自在障。  这十地中止观的修法总有五:第一“总集修”,便是总集一切成为一聚简要的修习,由此念念中能坏阿赖耶识,第二“无相修”,便是离一切“”“法”“佛”等种种想,得著法乐;第三“无功用修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668372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住而生其心”?  答《金刚经》上讲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它有两种功夫,一是无所住,二是要生其心。什么是无所住?不住,内不住,外不住六尘。不要住相,住了它就贪染,就有执,就有法执。“而生其心”,...所以就叫做“有分别智”。  21. 如何理解“空是根本智,缘起是后得智”?  答:根本智就是直接证入真如境界,那就是在悟的时候,直接了达“诸法无我”,无人、法,去掉执、法执,契证诸法空,这就是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
  • 王恩洋:心经通释

    理实十善业道即由无贪无嗔无痴等生。略故不说。又世间善法,虽造善业,然彼善业,是有漏故,虽善法起,仍有贪欲愚痴等所随逐。因此不成无漏,不得出离。如行布施,不忘故,所执,贪求果报。即彼善业、不离烦恼。...互相差别,秩然不紊故。即此十八界法、亦破一合。一切有情各具十八界法,因果自性各各差别,云何于中得有者。如是已释蕴界处竟。  次当显示十二缘起、及与四谛。  为显唯法无我,说蕴界处;为显诸法相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069131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

    特征就是只求自了,不能利益所有众生。可是,小乘的“小心”依然是努著“”的,要不他们如何去求得自了呢?有些注释家力图消除这一矛盾,所以便将等四见解释为...矛盾之处。与此相近,圆瑛法师将等四分成两种,一称“迷识四”,一称“迷智四”。前者属于“人见”,后者属于“法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669572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三辑)

    思考,都顺著「”的执取而行。凡是与“”的感觉、“”的思考违背的,就一概加以否决排除。   像这种的模样,连一般世俗人都不如了,何况是修行呢?   修行,毕竟是出世间法,如满脑子绕著世间的思惟打转...。   由于执,就十分地看重自己的表现,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或对待的方式。   由于执,心中常起好恶是非的分别,一切的感觉和思考,都顺著「”的执取而行。凡是与“”的感觉、“”的思考违背的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370238.html